學會專欄

蔡英明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胸腔內科 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 助理教授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碩士班 臨床醫學組 (2006.08.~2009.07)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醫學士 (1995.08-2002.06.)

【經歷】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胸腔內科 主治醫師(2013.01.~迄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胸腔內科 主治醫師 (2007.08.~迄今)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ostdoctoral Fellow (2010.07-2012.06)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胸腔內科 總住院醫師 (2005.08.~2007.07.)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住院醫師 (2002.08.~2005.07.)
台灣建築醫學學會第一屆 候補理事

十七年了,我們依然還守護著大家的健康

 

時隔十七年,我們再度面臨到病毒的威脅。回想2003的那一幕,還是讓人驚心動魄,但也因為這樣的經驗,當再次面臨時,我們有更從容的態度,更完整的準備來對抗這一次的硬仗-新冠肺炎。

我們所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 19)。這個疾病,起始於2019年12月大陸武漢的海鮮市場。報導最初起初,沒有人傳人證據。最終證實人傳人,也導致歐洲還有美洲的流行,截至2020年5月18日,已經超過470萬人。而台灣境內,於2020年1月21日,開始有第一個境外移入病例。

過去,人類感染冠狀病毒感染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而我們所熟知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與新型冠狀病毒(COVI-19)感染後,比一般人類冠狀病毒症狀嚴重。目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表現常見發燒(fever)、乾咳(cough)、肌肉痠痛(myalgia),或咳嗽有痰(productive cough)、頭痛(headache)、咳血(haemoptysis)、或腹瀉(diarrhea),味覺和嗅覺異常等症狀。重症患者,胸部X光呈瀰漫性毛玻璃狀病變,或有出現急性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敗血性休克、代謝性酸中 毒或凝血功能障礙等,甚至死亡。死亡率的報告因地而異(1-10+%),但醫療資源是否耗竭,可能是左右死亡率重要因素。

關於診斷,COVID-19不易以培養方式分離,目前台灣是以"病毒核酸檢測,RT-PCR”為檢驗的準則。未來快速篩檢的方式,如呼吸道抗原的檢驗,還是仍待開發。

目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醫療策略,還是多以症狀治療為主,也就是支持性療法,並沒有像流行性感冒的”克流感”藥物。目前的奎寧加上日舒或許有效,比較期待的應該還是其他抗病藥物如瑞德西韋和法匹拉韋。我們目前還是需要更多臨床試驗結果來決定是否有效。

而預防還是最重要,目前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方式,還是勤洗手和戴口罩,政府也提出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的重要性。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發展,需要更多時間來確定療效。有學者提出觀察研究指出,曾經接種卡介苗的族群,死亡率相較於未接種的族群低。也就是,在台灣的我們,或許當年的接種,對我們是有益的。

十七年了,台灣的醫療系統更為先進,我們沒有怯戰,反而我們更堅定地站在前線,為大家一起堅守大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