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專欄

雷祖強  教授

逢甲大學建設學院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 教授 (2014.08月-迄今)
逢甲大學測量教學研究中心 主任 (2013.08-2014.07)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與遙感探測學會第十六屆 理事

城市記憶的斷裂與開創

 

一般來說城市的衰敗可統稱為內城問題(the inner city problem),過去這些緊鄰都市中心的商業區(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通常多是一個城市較早開發的地區,也是都市生產和集體消費最為重要的經濟基礎來源,同時這些地區也多為城鄉移民和工人住宅的大本營,因為就業機會較多,因此人口往往高度或過度的發展,而這樣發展的模式也造就出一個個都市化的特色風貌,但是上述的商業區(或是老城區)若是面臨都市擴張(urban sprawl)的問題後,馬上就會面臨到產業外移、高失業率、高犯罪率、住宅與環境品質惡化等諸多問題,而臺中市的舊市區就是一個典型在都市擴張政策下而空洞化的地區。

這些空洞化的因素不單只是人口外移或是高空屋率而已,也還包括了人們對於歷史或城市的空間記憶的斷裂,也就是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也會慢慢的消逝以及被遺忘。例如清領時期臺灣府「儒考棚」為中部人才舉薦的核心;抑或是過去在中臺灣最具代表的三大詩社之一"櫟社",它甚至還闖出了「臺中文化城」的名號,然而事已至今,現在的民眾對於臺灣過去新文化運動史的印象早已淡薄,這些應該充分代表這個城市獨特歷史的人、事與物的象徵,不應該被時代的洪流所遺忘。

另一方面「地方創生」名稱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能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因此我們剖析臺中市舊市區特色後,歸納出該區應該再發展的兩項可能關鍵課題,首先是必須「增加區域內輸出商品之生產與介紹」,透過歷史建物、歷史故事、特色商家與商品、定期市集(periodic market)、城市觀光、共享經濟、社群團體等,來挖掘出地方的特色;其次是「合理化區域內之內部結構」,運用現今豐富的新興科技以及多媒體傳播方式,降低地方的行銷成本讓地方DNA深入人心,在國際上發揮其影響力。

因此逢甲大學在教育部USR計畫當中,就善用上述新興科技,希望打造出舊城區的一個新的經營平台模式,在這個平台當中我們透過學校專業課程的規劃,帶領學生在課程中從學習到實踐,認識不同時期舊城區都市規劃樣態,保持對臺中市舊城區的議題敏感度,進而達到與臺中市舊城區的深度鏈結,將臺中舊城區文化建築予以保存並行銷,因此我們建置出地方歷史脈絡特性之時空資料庫,透過歷史建物3D數位建模、UAV地景拍攝、開發網頁平台推播資訊、APP智慧觀光導覽等方式,打造出一個智慧生活與永續韌性的文化城市。

整體來說臺中市舊城區現在正是進行「地方創生」的最好時機,而地方創生的特點在於如何做出地方特色差異化,臺中市舊城區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及歷史建築特色,缺的只是一個好的行銷的手法,以及如何在國際上增加其產品附著度與附加價值。唯有創造出自主獨立的生產模式,由地方直接連結到國際,並且不依賴特定資源,才能帶來穩定的產業、讓青年留在地方,使地方達到永續生存和發展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