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專欄

李孟杰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副教授 / 特色躍升計畫辦公室 技術長

中華民國德國學術交流協會 理事長
美國冷凍空調工程師協會台灣分會 30th 理事長
中華民國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學會 秘書長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 理事
外交部第九屆中華民國(台灣)講座

室裝小缺失、防疫大漏洞

  現代人生活水準提升且生活在室內的時間增長,室內設計與裝修儼然成為台灣室內空間必要的措施。然而在許多追求美麗裝修的背後,忽略了使用者最需被重視的是安全、健康與舒適。為求美觀經濟,使得材料選用錯誤,成了健康危害的幫兇;設計規劃不佳,窗戶無法進行通風與換氣,造成室內空氣品質不良;為了節能減碳,空調設備做成內循環,換冷不換氣的情況下,引發群聚感染;怕陽光太熱進入室內而隔絕日曬,使得室內細菌與黴菌滋生;擔心樓板不夠厚,任意的將存水彎省略,產生他戶臭味的擴散與蟲菌及病毒的傳播。

    當室內的空氣不再與戶外對流,使得室內濕氣、熱氣、臭氣、油氣無法排除,產生微生物孳生的舒適條件,加上材料無法抗菌、抗病毒,而增生大量的微生物,影響人體的健康。尤其是疫情發生後,許多醫院、防疫旅館與居家隔離空間,容易因為室內換氣不良、空調風管內生物氣膠蓄積、水管存水彎破封與室內人群聚集而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這些傳染途徑的風險,都能藉由在室內設計裝修時的多一些考量來避免。一連串室內裝修的小缺失,成了防疫大漏洞。

    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老祖先曾留下採光好、通風佳的選屋理念,然而許多人擔心屋外環境不佳,會影響室內環境,而將室內外隔離。但往往沒想到,室內也藏著大量的汙染源,卻因為採用關窗不透風的圍堵方式,使得室內汙染物無法被排除。從歷史的脈絡可知,圍堵從來不是最佳的方式,如同大禹治水跟其父的差異,就在於疏浚與導引。但許多錯誤的室內裝修,將建築外殼一隔為二,讓室內外不再產生自然互動,導致人的健康受到室內濕氣與穢氣的影響,如同中醫所說「千寒易祛,一濕難除」,許多所謂的文明病反而越加嚴重,讓美麗的室內裝修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哀愁。

          缺乏自然通風加上空調設備的內循環,加速室內交叉感染的風險(李孟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