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過敏性鼻炎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目前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達 15-30 %,且有逐年上升之趨勢。平均而言,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兒童為此所苦惱。另外,若父母親皆有過敏性鼻炎時,其孩童過敏的機會更高達50 %左右。
過敏性鼻炎常是吸入的過敏原與體內特異性 IgE 抗體結合,產生免疫反應,導致鼻黏膜發炎的狀態,臨床上會出現打噴涕、流清鼻水、鼻塞、鼻子、上腭、喉嚨、耳朵、眼睛癢等症狀。除此之外,由於長期鼻涕倒流或是因為鼻塞而張口呼吸,易導致喉嚨不適,並常發出清喉嚨的聲音及咳嗽。同時,因為鼻部長期充血阻礙血液循環使眼瞼下靜脈血鬱滯,出現黑眼圈。
造成過敏的原因,除了遺傳的因素之外,一般認為,鼻過敏與環境因素也息息相關。在台灣,最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螨、灰塵、蟑螂、動物皮屑、黴菌等等;除此之外,隨著現代環境變遷、空氣汙染加劇,室內汙染源也隨之增加,目前我們已知的主要室內汙染成分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乃至裝潢建材中常出現的甲醛物質等,也可能與鼻過敏息息相關。
過敏原之避免一直以來都列為防治過敏首要之步驟,經由特定的措施避免過敏原,可以有效減少過敏原的暴露量,但在近年部分的實證研究顯示,單一室內過敏原的避免對於臨床過敏症狀之改善程度,尚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意義。然而從鼻過敏的機轉來看,確認過敏原進而加以避免仍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第一道防護。過往,與鼻過敏相關的居家過敏原防治,偏重於灰塵、塵螨的控制,但隨著環境監控技術的普及與進步,期待未來能在過敏防治中釐清更多相關因子,並透過建築技術及相關建材的配合,有效降低鼻過敏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