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專欄

譚國棟  臺中榮總 過敏免疫風濕科 主治醫師

台灣建築醫學學會 醫學顧問(醫師)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院 醫學系畢業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博士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系 助理教授

邁向低過敏優質環境

    踏入過敏醫學領域數年,深深感覺到過敏疾病與環境之間有很密切的關係,對環境進行改善往往也能改善病情。其實隨著人類邁入工業化社會,生活越來越便利,許多化學物質也因此被合成出來,不知不覺地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數不清的化學物質給包圍了。根據全世界的問卷調查統計,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近年來不斷攀升,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如果一大早走進學校,就可以聽到學生們此起彼落的噴嚏和擤鼻涕聲,許多研究也顯示學童的過敏盛行率可以高達將近五成。遺傳與環境因素在過敏疾病的生成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環境因子中很重要的一個面向就是空氣汙染,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PM2.5,是指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空氣懸浮粒子,裡頭帶有許多化學活性物質,因為體積夠小,吸入後會深入肺泡深處,甚至被吸收至血液循環到全身,藉由攜帶的化學物質,造成局部發炎反應及氧化物質累積。除了與心血管疾病及肺癌相關,許多研究也顯示PM2.5與過敏疾病的相關性,我們分析臺灣的健保資料庫與國外研究,發現PM2.5每上升10微克/平方公尺,過敏性鼻炎發生率增加3倍,氣喘發生率增加一倍,而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率增加約50%

    PM2.5裡一個很重要的組成就是多環芳香烴,這些物質有的具有致癌性,有的則會促發免疫發炎反應,我們與國外學者的研究也發現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病患的尿液多環芳香烴代謝物濃度有增加,代表這些多環芳香烴的暴露可能參與過敏的致病過程。 如果這些懸浮粒子是由工廠或發電廠產生,裡頭還可能帶有重金屬,因為高熱呈現不穩定態的重金屬離子可以增強懸浮粒子所產生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影響過敏疾病的產生。

    另外室外空氣中還有一些氣體汙染物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臭氧等,在太陽曝曬下容易產生氧化反應導致過氧化物生成,一旦吸入會造成氧化壓力進而發炎,我們最近的文獻回顧也發現這些氣體汙染物會導致過敏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等。

    還有一種空氣汙染物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就是室內有機揮發物如甲醛、二甲苯等,這些是常見的接著劑與溶劑,廣泛使用於日常用品及家具裝潢,因容易揮發逸散到空氣中,經由肺部或皮膚吸收後一樣會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發炎,許多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這些揮發物質與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相關。

    不過大家最感興趣的,應該還是如何防治空汙。工廠、發電廠或是車輛都是空汙的主要來源,暴露其中時戴上醫療用口罩能有效隔絕;空汙指標過高時待在室內門窗緊閉,不要外出運動;室內裝設配備HEPA濾網的空氣清淨機,家具裝潢避免使用甲醛等具揮發性的化合物。除此之外,適當調整住宅環境配置也能杜絕室內外空汙,而這正是投身建築醫學的諸位先進們這些年來持續努力的目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健康的住宅能帶領我們邁向更優質的低過敏環境。